江科大的故事丨忆镇江船舶学院的专业设置

作者:陈宽 部门审稿人: 摄影: 视频: 单位: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2-04-18 投稿时间:2022-04-18 点击量:2698

【编者的话】《忆镇江船舶学院的专业设置》出自原镇江船舶学院院长陈宽,原文作于1989年11月,对镇江船院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,改革创新的精神跃然纸上。在学校修订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际,刊发陈宽院长于永利官网本科专业创办十周年写的文章,既是为了缅怀先辈、共忆校史,更是为了激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接续奋斗、砥砺前行。

【作者简介】陈宽(1928 -2017),原镇江船舶学院院长、教授,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,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0月1日,作为36名士兵组成的海军方队成员之一参加开国大典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人民海军建设,在东海舰队辽河军舰任见习机电长,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。1953年1月奉调参加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设,参与创建“海军舰炮设计与制造”、“舰艇核动力装置设置与制造”两个专业,为我国舰炮、舰艇核动力装置的研制培养了首批技术骨干,并参与了我国自行研制舰炮、舰艇核动力装置早期科研工作,获得嘉奖并荣记二等功。1979年11月调入镇江船舶学院工作,先后任副院长、院长。陈宽同志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期间,为学校从中专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江科大的故事丨忆镇江船舶学院的专业设置

陈宽

(1989年11月)

镇江船舶学院建院之初,根据原六机部(79)六机计字103号文的规定,镇江船院设置船舶工程、船舶电气自动化、电子计算机技术、船舶焊接、机械制造、船舶内燃动力装置、工业管理等七个专业。后来,有些专业名称虽略有调整但其内容无根本性变化。事实证明,这些专业能满足多种经营的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。之所以如此基于下述指导思想:

1.为了适应不断变革中的工业格局以及不断发展中的科学技术,人才培养不应轻易用设置新专业的办法来解决。新专业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、物力和时间,变化中的现实世界是否对新专业有稳定的人才需求,一时尚难预言。而多数新专业是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融合、演生而成,因此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全可以通过原有专业的发展优化来实现,亦即是主要通过原有专业内涵的更新,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。这对于基础不厚的新建院校,尤为重要。从人才、器材的使用比较经济,管理比较合理的角度来看,一个专业至少能稳定每年招生60人以上,方有存在价值。

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,对专业内涵的调整、改革和发展,是必须予以重视和鼓励的,如果各专业年复一年、静止不变,势必与社会需求脱节。十余年来,学院每两年对各专业教育计划进行一次全面修订,及时调整课程设置、各类课程配比。在保持基础课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通过调整专业限修课,形成若干专门化,来满足造船工业的需要。例如船舶工程专业,在偏重造船工艺的同时,设立了船舶舾装专门化(首批学生已于90年秋毕业,深受各船厂欢迎);焊接专业正在设立无损检测专门化;动力装置专业,根据多种经营的发展增设了锅炉、能源方面教学内容;电气专业则形成船舶电气和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;工业管理专业形成生产管理、经营外贸、管理信息系统三个专门化,工业会计则由专门化逐步形成独立专业。

2.建院之初,全国高教界在学制问题上,曾有四年制、五年制之争,一些院校希望延长学制。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坚持搞四年制的。虽然五年制培养的学生肯定会比四年制强一些,但是学制再长,也不能把高等人才的培养工作“毕其功于一役”。尤其是从事工业生产和管理的人才培养,只有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反复给合,才有可能解决。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,日新月异,不可能通过延长本科学习年限予以解决,而延长学制最大的弊病,是在同样的经费和设施能力的条件下,必须减少年招生人数,这同广大青年渴望接受高等教育,四化建设亟需人才,又没有可能明显增大教育投资的中国国情是不相适应的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四年制本科生又必须吸收新科学技术的营养,因此教学内容必须“少而精”,不断努力删减陈旧过时、繁琐累赘的内容,改进教学方法,这通常会受到习惯势力的顽强抵抗,因此必须努力去推动。

中共镇江船舶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(左1为陈宽)

3.形成专业特色,这对于一个规模不大历史不长的学校尤为重要。它必须能满足社会某一个方面对某种规格人才的需要,否则就可能丧失其存在的必要性。镇江船院的特色应为造船工业第一线培养顶用的人才,这是对过去上海船校的发展和提高,也是创建学院的宗旨。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,认识上并未完全统一,作法上也有待进一步探索。

建院之初,有一种观点,至今仍有些市场,认为“到工厂去,中专生、大专生更为合适,用不着本科生”,这实际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倾向。不可否认在工厂的人才结构中,中专生、大专生要占相当比例。假如工厂结构仍和文革前一样,一个工厂主要生产一种产品, 产品工艺基本多年不变,或者像某些乡镇企业一样,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依赖大城市的大厂、科研机构、大专院校,那么工厂对本科生的需求的确有限。而对于一个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依靠不断的技术改造、产品更新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企业,它必然要有高智力结构的职工队伍,因为企业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。这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是一般常识了。

但要通过教学过程实际形成专业特色,则需要有一个过程并要作出持续的辛勤的努力。这包括:(1)从课程设置到训练方法能够保证特色的形成。而在建院之初,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主要是按国家下达的指导计划,统一大纲、统编教材来组织实施教育,要形成专业特色就不能一直这样下去,从继承到发展要有一个不短的过程,方向要明确,步子要稳妥。既不能“老路走到底”,又不能“一蹴而就”。(2)要使学生有特色,必须教师有特色。高校教师的特色是在其学术活动,特别是科研活动中形成的,必须鼓励教师,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,努力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造,鼓励所有教师和企业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。对镇江船院这样的学校,除了专职教师外,还必须聘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,担任兼职教师,以有利于加速专业特色的形成。(3)学生的实践环节,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保证,以使学生了解企业、熟悉生产。

十余年来,学院是按这一方向去做的,也有一定成效,毕业学生比较愿意去企业工作,一部分毕业生也在企业做出了成绩受到企业欢迎,但这仅仅是开始,尚有大量工作有待进行。

4.本科院校利用其在师资、设备上的优势,培养一部分大专生,乃是投入少、上马快,质量有保证的好办法,较之新建一所专科学校或中专升格有利。十余年来,镇江船院在这方面挖掘潜力,“多种经营”并取得了一定成绩,在培养专科生方面,面向社会,学制三年的物资管理、机械制造、工业会计、工业外贸等专科已经招生,还办过一些帮助三线企业培养人才的三线知青大专班。

1985年6月中船总公司总经理冯直考察学校工作(左3为 陈宽)

在成人教育方面,镇江船院夜大学,1980年经国家批准开办,设有机制、工业电气自动化、管理等专业,为专科学制,已有毕业生738人,现有在校生416名。各种学制半年至一年的培训班,主要办过:第1至第10期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培训班;第2至第5期厂长统考培训班;第1至第4期总会计师培训班,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六百余人次。为企业各类干部开办了物资管理、财务管理、统计、档案管理等专业培训班30余班次,参加培训约1800人;举办了档案管理、物资管理、船舶建造和检验、焊接技术、工企管理、行政管理、应用电子技术、机械制造等专业的专业证书班12个,已经培训和正在培训的在职专业人员488人。所有这些活动既为社会培养了人才,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密切联系,也促进了学院的建设。

镇江船院第一期国际贸易班结业(左3为 陈宽)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一所学校也好,一个专业也好,要建设好,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。在原六机部及船舶总公司的领导下,经过十余年全院师生员工的努力,镇江船舶学院的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一定的经验,但这毕竟是很初步的,上水平、上质量、形成专业特色,仍然是摆在镇江船院教职工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89年11月


分享到: